9月25日上午,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走进北京师大附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主题开展委员读书线下活动。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陈宝生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参加了此次调研,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全程陪同参与此次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们一行先后走进课堂、走进实验室,深入了解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在“杏坛”内进行的一节沉浸式语文课,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杏坛”是模拟春秋时期建筑风貌的孔子讲学处。室内正前方授业台的背景为刻有《论语》(学而第一)的竹简,四壁悬挂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画像以及反映诸子百家重要思想观点的竹简。教师在台上书案前讲课,学生倨坐于台下蒲团恭敬听课,讲课内容是《大学之道》与《论语》的对照阅读。语文学科组长刘晓静老师向委员们介绍:附中语文组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挖掘文化经典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在学生心中厚植传统文化的土壤,坚持通过多渠道涵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是附中语文组的传统。把课堂搬进“杏坛”,不是追求复古,也不单纯是为了弘扬儒家思想。它能让我们追溯我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感、塑造文化性格提供学习思考的触发点和生动环境。
当走到五层音乐教室门外时,一段传统老生的京剧吸引了调研组的脚步,这是北京师大附中积极落实义教新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尝试开设艺术融合课程模块中的“感受中国戏曲之美”的一节课。艺术教研组长齐宏老师向委员们介绍,该课以传统京剧《定军山》的经典唱段为教学素材,旨在使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增进对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融合体验,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艺术能力。随后委员们走进了位于德伦楼最高层的天光教室——美术教室,那里的老师正在用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来让学生深入体验造型艺术语言的特点。
除了听取常态化的“推门课”,委员们还观摩了北京师大附中科技教研组的“高一分项教学项目研讨”备课活动。当得知附中的学生可以在“智能家居”、“智慧桥梁”、“3D打印”、“开源硬件”等6个项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国家课程的学习时,委员们兴致勃勃地与老师们讨论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工程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各位委员当即对北京师大附中通过利用科技、信息等学科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做法表示了肯定。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智能温室,委员们还了解到北京师大附中为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开设了仿生学、趣味生物学、地理实验、几何机器人等众多科技志趣课程,和为有潜力的同学提供了金鹏团、机器人社团、物候社、天文社等科技社团,带学生们走进大学开展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让学生逐渐成长为“发展科技的人”。
委员们还参观了北京师大附中的学科建设成果展。王莉萍校长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依托教育部“深度学习”项目,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围绕“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等问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学校通过“研究制定学科课程纲要”,聚焦核心概念,使学科内容结构化,明确“学什么”;通过“编制学历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尝试情境化教学,还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科实践活动等,推进“怎么学”;通过“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评价和作业设计研究”,探索“怎么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学校积极探索差异化教学,努力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核心素养。
全国政协委员们还参观了学校的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地了解到北京师大附中的钱学森纪念馆与其他钱老纪念馆的不同点。该馆不以呈现钱老的突出贡献为主,而是主要展示钱老的求学生涯和成长轨迹,重点反映在北京师大附中就读时期青年钱学森的精神风采和理想追求。
委员们对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的呈展特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委员们认真听取了王莉萍校长对钱老晚年一张手迹的介绍。手迹详细记录了给予他深刻影响的17个人,除父母和新中国的三位领袖之外,其余12人都是老师。其中师大附中的老师占7位。讲到这里,王校长向各位委员表示,“这样一张珍贵的手迹印证着中学教育给予钱学森的影响之深刻,也提醒着我们这一代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既要密切配合北京师范大学,做好‘四有好老师’的培养衔接工作,更要积极探索优秀教师的早期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北京师大附中的线下读书活动中全程饶有兴味、专注细致。在行程结束后委员们都纷纷表示,此次在北京师大附中的线下读书活动十分圆满顺利,为后面的调研工作带来了很多好的启发。他们希望北京师大附中能继续探索核心素养培养之路,创新思维培养之路,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担负起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西城区政府、西城区政协、西城区教委有关负责同志参与了此次活动。